第五章 馈赠礼仪
一、教学目的和要求:
通过学习,掌握赠礼的礼品选择原则和方法礼仪,明确接受礼品礼仪,了解送花礼仪及送花花语技巧。
二、教学重点和难点
教学重点:赠礼的礼品选择原则和赠送礼物方法礼仪
教学难点:接受礼品礼仪
三、教学方法:
讲授法及课堂情景演示、案例教学、课堂提问等方法的应用
四、教学过程
一、送礼礼仪
1.礼品的选择
①了解馈赠对象的有关情况。送礼的对象多种多样,由于各自的阅历、爱好不同,对物品的喜好也各不相同,因此在送礼前必须了解受礼者的年龄、性格特征、身份地位、民族习惯等情况,并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情况,选择不同的礼品,满足各自不同的需求。
②明确送礼的目的。送礼前,要了解因何事送礼,以便选择合适的礼品取得良好的效果。不同的目的,选择的礼品是不一样的。
③尊重禁忌。由于各国的历史、文化、风格习惯及宗教信仰方面的影响,不同国家、不同民族的人对同一礼品的态度是不同的,或喜爱或忌讳或厌恶。
2.礼品的包装
精美的包装是礼品的组成部分,它使礼品外观更具有艺术性和高雅情调,也显示了赠礼人的情趣和心意。
3.赠礼的时机
送礼要特别注意及时、准确。生日礼物,结婚礼品,过年贺礼,最好赶在当日;看望病人,最好是病人在医院期间。
4.赠礼的场合
一般来说,在大庭广众之下,可以送大方、得体的书籍、鲜花一类的礼物。与衣食住行有关的生活用品不宜在公开场合相赠,否则会产生受贿的嫌疑。
5.赠送时的礼仪
礼品最好亲自赠送。如果因故不能亲自赠送,要委托他人转交或邮寄时,应附上一份礼笺,注上姓名,并说明赠礼原由。
赠礼时,态度要平和友善,举止大方,双手把礼物送给受礼者,并简短、热情、得体地加以说明,表明送礼的原因和态度。
二、授礼礼仪
作为受礼人,双手接过礼品时要表达谢意,而不能显得无动于衷,或随手放在一旁。如果条件允许,受赠者还可当面打开欣赏一番。这样做符合国际惯例,它表示看重对方,也很重视对方赠送的礼品。
“礼尚往来”是我们中国人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。接受别人的馈赠后,除办丧事等特殊情况不宜立即还礼,一般都要尽快还礼,或等适当机会给予回赠。
三、赠花的礼仪
(一)鲜花的寓意
鲜花的寓意,是指按照人们的一般看法,某一种鲜花依其品牌、色彩、数目、搭配的不同,而表示什么意图,或具有何种含义,是送花予人时非要正视不可的一个问题。当我们用花为媒来传递友谊时,要注意运用正确的“花卉语”,一面出现尴尬。以下是集中常见的花卉的寓意:
荷花——纯洁 红玫瑰——爱情 百合——圣洁、幸福 康乃馨——健康长寿
毋忘我——永志不忘 菊花——长寿高洁 万年青——友谊
兰花——优雅 剑兰——步步高升 松柏——坚强
橄榄枝——和平 梅花——刚毅不屈 竹子——正直
红茶花——质朴、美德 牵牛花——爱情 丁香花——谦逊
(二)民俗寓意
主要体现在鲜花的品种、色彩、数量等三个问题上。
1.品种
黄菊在西方代表死亡,荷花在日本代表死亡,平白无故不能以其赠人。
2.色彩
一般在新人成婚时,中国喜用红色,象征大吉大利;西方则爱白色,象征纯洁无暇。
3.数量
送花的数量,在不同国家、地区的民俗中,也不尽相同。
(三)送花的形式
以人区分 1.本人亲送 2.亲友转送 3.雇人代送
以花区分 1.束花 2.篮花 3.盆花 4.插花 5.饰花 6.花环 7.花圈
(四)送花的时机
例行的时机
1.喜礼之用 2.贺礼之用 3.节庆礼之用 4.嘉奖礼之用
5.慰问礼之用 6.丧葬礼之用 7.祭奠礼之用
巧用的时机
1.做客:前往他人居所做客时,以鲜花为礼,既脱俗,又不至于让对方为难或产生猜忌。
2.迎送:朋友即将远行,或远道归来时,赠一束鲜花,可以巧妙地向对方委婉表达自己的感情。
3.纪念:重要的私人纪念日,送花给对方,可略表寸心。
4.示爱:向意中人吐露爱慕之意,不妨以花为媒,借花开道。
5.回绝:不好直接拒绝对方,可用约定俗成的、对方知晓的送花的方式去回绝对方。
6.致歉:对他人产生误解时,可赠送鲜花给对方,以花致歉,还可附以道歉卡。
五、作业
教材P88-89,思考题1、2、3、4、5;礼仪实训1、2;案例分析:尴尬的馈赠
六、主要参考资料
1、潭增勇,李俊,旅游服务礼仪,武汉:武汉大学出版社,2008
2、魏谨等,礼仪规范教程,北京: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,2009
3、薛群慧等,现代旅游接待礼仪,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6
七、课后记